目前分類:未分類資料夾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50_RjnCD5YUbw1315rfciA  

小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22xDkkzUtCqS7Qcq3iERQ  

小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s9ydFzPksTWfm4xQHoEnA  

小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FtuJKY5466RA7vSZ43Aqg  

小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gHuKY94QUc4BqXUGQQQHg  

小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狠戾自用

【解釋】
性情凶狠暴戾,而且又喜歡剛愎自用,自以為是。
【分析】
凡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做事情,就會懂得如何用人;而沒有智慧的人,則是全靠自己來做;須知愚笨的人,自用尚且不可,更何況是凶狠暴戾而又剛愎自用,那就更糟糕了啊!
佛說:「凶狠暴戾的人,就像惡劣的壞馬一樣,很難加以調服;人若是凶狠暴戾,就很容易固執己見,自以為是,不肯服人了。因此也就沒有益友和善知識來親近他,更沒有人願意告訴他做人處事的大道理了。所以一個人會去造惡招怨的原因,沒有比這個更嚴重了啊!」
故事:
王安石是宋神宗皇帝時的宰相,為人喜歡猜忌懷疑、嫉妒又剛愎自用;而且還排擠忠良,欺世盜名;甚至膽大包天,毀謗聖賢,居然還敢厚著臉皮以聖賢自居;他的施政,破壞了國家的人才;他的學術,敗壞了社會的人心,他所作的三經新義和字說,毀謗誣蔑了聖人,破壞粉碎了大道,不僅只是如此而已啊!例如春秋這本書的內容,因為能夠端正君臣的名分,評定人物的褒貶,使得亂臣賊子感到恐懼和害怕,王安石就叫讀書人不要去研究春秋。史記漢書是記載著國家朝代成敗安危、存亡治亂的事實和道理,可以作為世人的借鏡;而王安石卻叫讀書人不要讀史記和漢書。漢朝的大文學家楊雄,在王莽篡漢的時候,不守臣子之節,不能為國殉難;而且還寫了一篇「劇秦美新」的文章,批評秦朝的暴政,讚嘆新朝的建立,王安石竟然說:「楊雄的行為,與孔子在論語中『無可無不可』的說法相合啊!」(其實正好相反)馮道做官歷經了四個朝代八位君王,王安石卻說:「馮道這個人真是善於避難,懂得如何自保啊!」如果朝廷的大臣都聽了王安石的話,學習他的為人,那麼朝廷之中,就沒有忠義氣節的臣子了!
王安石剛當宰相的時候,還能夠和當時朝中的賢人君子和睦相處;後來因為他推行的新法,朝中的賢人君子未能夠認同,因而起了爭執,王安石就排斥他們,甚至把他們貶官放逐到遠方,他的兒子王雱甚至說出了:「只要把韓琦、富弼的腦袋砍下來,新法就能夠順利推行」的這種話,那麼其他的就更不必說了。後來因為攻擊王安石新法的人愈來愈多,而他的言行,卻是更加的驕傲、凶狠、放縱、怪異了。並且說:「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這種狂語。這時候,他的罪孽深重,已經到了惡貫滿盈的地步;他惟一的兒子王雱,背部突然長了毒瘡,年紀輕輕的就夭折了;王安石非常的傷心,就向神宗告病,請辭宰相的職位。後來神宗也開始討厭王安石,就免除他宰相的職位。王安石這時候,失去了皇帝對他的寵信,悲哀自己的獨子早死,不能夠傳宗接代,而自己的狠戾不仁,倒行逆施,招到了百姓的厭惡和詛罵;以前被他所排斥放逐的賢人君子,也都相繼的掌權施政,並且把他所主張推行的新法全部廢除了;王安石因而感到十分的慚愧,驚嚇恐懼而死。

 

http://www.cd.org.tw/becute/big5/tai/tai_49.htm

小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承蒙財團法人台灣省佛教道友會來訪,一行人不辭勞苦的由台北坐著遊覽車南下,行程中安排許多地點慰問,本家是其中之一。
到達時,佛教道友會的大德們依序進入本家大廳,秩序十分良好,由本家主任、秘書為其介紹解說本家歷史及安養謢業務概況,之後道友會的董事致詞表示很高興能有佛教團體辦的慈善機構,彼此雖處不同地方,但都一同為佛教救濟事業而努力著,實屬難得。
  感謝佛教道友會的參訪,希望下次能再見。

200608020923-1    

 

致贈錦旗

200608020923-2  

本家簡介 

200608020923-3  

參觀本家環境

 

引用: http://www.bodhi.org.tw/index.php?sid=b.1&no=200608020923

  

 

   

 

  

小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