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資料─觀空真言(淨三業真言)

    「嗡司乏拔乏希烏   爾乏爾嘛   司乏拔乏希烏喊」

    「嗡桑巴瓦   忤勿   薩瓦達嗎        桑巴瓦   忤勿行」

    「嗡娑巴瓦     蘇達   薩爾瓦打瑪      娑巴瓦蘇度      撼」

    「唵薩吧       述答   薩哩吧答哩嘛   薩吧        述怛夯」

    「唵梭巴哇     修達   薩爾哇達爾瑪   梭巴哇    修多杭木」

    「嗡瓦帕瓦   休他   瓦他    瓦帕瓦    休透汗」

【觀想】「從空性中生出………」

這一段的觀想,首先要唸一個咒語,就是觀空真言。

這裏的「唵 梭巴哇 修達」,是指一切的本質自然就是清淨的。

清淨什麼呢?

就是後面的「薩爾哇 達爾瑪」,也就是一切的法本是清淨的。

從這個空性當中,一切不淨的外在都已經轉變成為清淨的佛淨土。

    一切現在的外在的環境也好,我們的身體也好,全部首先轉變成為

      空性,接下來從空性當中,慢慢就要生起譬如是阿彌陀佛的淨土,

    淨土當中就有阿彌陀佛的宮殿,那宮殿當中有這個阿彌陀如來等等。

暮課普賢警眾偈

【普賢警眾偈】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此前四句出自《出曜經》,經中敍述佛陀因見三條大魚被驚濤浸灌,流入淺水,  

    各自爭脫厄難的情景而說。

  此後五句是警策行人應當奮勇前進,不可稍有鬆懈。

  人亦如是,一日過去,人命轉減,度世之道,不可不思惟勤求焉。

  二偈合併,自北宋《禪苑清規》收錄後,被叢林廣為採用。

  《六度集經》云:「人命,譬如牽牛屠市,牛遷一步,則一步近死地;

                   人得一日,猶如牛之一步,命流去矣。」

  《出曜經》云:「如何駛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遊者不還。」

  《四十二章經》云:

    「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曰對曰,數日間。佛言,子未知道。

    「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

      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

  《阿育王譬喻經》云:

    「昔有屠兒,養千頭牛,好使肥大,日殺一牛賣肉,已殺五百牛,

      餘有五百頭,方共跳騰喧戲,共相觝觸,世尊時入國,

      見牛如此,愍念顧後,語諸弟子:此牛愚癡,伴侶欲盡,方共戲喧。」

暮課─小淨土文宋朝慈雲懺主遵式法師作

【小淨土文】為宋朝慈雲懺主遵式法師所作。

遵式法師字知白,俗家姓葉,浙江寧海人,

母親王氏,乞觀音而生,從小就隨母持念觀音聖號。

稍長依天台東掖山義全和尚出家,受具足戒後,初學律宗,繼學天台,弘法各處,

後住天竺寺撰寫淨土懺、金光明三昧懺儀等,

以師所撰懺儀甚多,世稱「百本懺主」。

領眾懺講不絕,德聞於朝,宋真宗乾興二年,賜號慈雲,人稱「慈雲懺主」。

明道元年間示寂,住世六十九載。

另有【大慈菩薩發願偈】,「大慈菩薩」查不到歷史,大概是修淨土宗的大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