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施食儀─正誦(六)變化法味
【持咒】變食真言āhāra-parināma dhāranī(三遍)
南無 薩縛 怛他誐哆 縛嚕枳帝唵 三跋囉 三跋囉 吽
【觀想】「食器上有一白色梵文凡字,流出種種無量甘露法食,
展轉增多,普遍虛空,妙香馥郁。」
「一滴清涼水,能除饑與渴,彈灑灌頂門,悉令獲安樂。」
【持咒】甘露水真言amrta-dhāranī(三遍)
南無蘇嚕婆耶怛他誐哆耶怛姪他 唵蘇嚕蘇嚕鉢囉蘇嚕鉢囉蘇嚕娑婆訶
【觀想】「食器上有一白色梵文凡字,流出甘露法水,甘美滋養,
廣大如海,沾此水者,普得清涼,猛火息滅,
身心潤澤,離饑渴想,永得清淨妙樂。 」
「自我自性佛心海,流出無量甘露水,無邊醍醐味。」
【持咒】一字水輪真言jala-mandala dhāranī(三遍)
唵 鋄 鋄 鋄 鋄 鋄
【觀想】「觀想乳等甘露自白色梵文凡字中流出,猶如日月,
一切鬼等皆得飽滿, 無所乏少。」
「觀右手心中猶如乳色,變為八功德水,流出一切甘露醍醐。」
【持咒】乳海真言ksīra-sāgara dhāranī(三遍)
南無 三滿哆 沒馱喃 唵 鋄
【觀想】「想食器上有白色梵文凡字。」
「觀想一字水輪咒亦是變乳海義,此咒莫非再令乳海廣大融通耳。」
蒙山施食儀─正誦(七)聞名得益
【持咒】七寶如來名sapta-ratna-tathāgata(三遍)
南無多寶如來 南無拔[口*葛] 乏得 波虎拉達拿牙 打他[口*葛]打牙
【觀想】「得法智慧,財寶具足,稱意受用無盡。」
南無寶勝如來 南無拔[口*葛] 乏得拉達拿吉都拉加牙打他[口*葛]打牙
【觀想】「能斷生死煩惱業火,得無上法性智寶。」
南無妙色身如來 南無拔[口*葛]乏得蘇魯叭牙打他[口*葛]打牙
【觀想】「不受醜陋,具足相好,圓滿舒勝,端嚴第一。」
南無廣博身如來南無拔[口*葛]乏得必不拉[口*葛]得拉牙打他[口*葛]打牙
【觀想】「能消餓鬼針咽業火,清涼通達。」
南無離怖畏如來南無拔[口*葛] 乏得微[口*葛]達得拉納牙打他[口*葛]打牙
【觀想】「離諸怖畏,常得安樂。」
南無甘露王如來 南無拔[口*葛]乏得阿彌得拉加牙打他[口*葛]打牙
【觀想】「能得甘露法水灌注,身心永得安樂。」
南無阿彌陀如來 南無拔[口*葛]乏得阿彌打菩達牙打他[口*葛]打牙
【觀想】「能令往生極樂,蓮花化生,入不退地。」
【結願正施(三遍)】
【稱念】神咒加持淨法食(嗡)普施河沙眾佛子(阿)
願皆飽滿捨慳貪(吽)速脫幽冥生淨土(彈水)
【觀想】「於此『土』時,以右手無名指點水往右下方,
同時念 『嗡 僕刊姆』三遍後,彈指,觀想大地黃金變為琉璃淨土」
皈依三寶發菩提究竟得成無上道功德無邊盡未來一切佛子同法食
【稱念】神咒加持法施食普施河沙眾有情願皆飽滿捨慳貪 速脫幽冥生淨土
昄依三寶發菩提究竟得成無上道功德無邊盡未來一切有情同法食
【觀想】「於此『食』『情』『貪』『土』『提』『道』『來』時,
以右手無名指寫『凡姆』字,共七遍」
【稱念】神咒加持甘露水 普施河沙眾孤魂願皆飽滿捨慳貪 速脫幽冥生淨土
昄依三寶發菩提究竟得成無上道功德無邊盡未來一切孤魂同法食
【觀想】「於此『水』時,以右手無名指點水往右上方,
於此『魂』『貪』『土』『提』『道』『來』『一切』時,
以右手無名指寫『赫利』字,共七遍;
而於『孤魂同法食』時,
以右手無名指點水往左、右、前、下、上方。」
【稱念】汝等佛子眾 我今施汝供 此食遍十方 一切佛子共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施食與佛子 皆共成佛道
汝等有情眾 我今施汝供 此食遍十方 一切有情共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施食與有情 皆共成佛道
汝等孤魂眾 我今施汝供 此食遍十方 一切孤魂共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施食與孤魂 皆共成佛道
【觀想】於第一遍得『道』字時右手持甘露食器 (高舉于右眼耳邊、將米水送出)
於第三遍得『道』字時右手持甘露食器(將米水倒置出生台上,
無台則淨石、淨地亦可;不可置於石榴、桃樹下,鬼神懼怕,不得食之。)
(瀉時不得回顧,倒完後將食盒覆蓋,
以表明廚房餐廳及食盒中已無物可食。)
【持咒】施無遮食真言vārsikamahā dhāranī(三遍)
唵 穆力陵 娑婆訶
【觀想】「觀想道場法食融通,悉無遮止,
六道眾生,皆獲平等,一切罪障,悉皆消除。」
【持咒】普供養真言samantapūjanā dhāranī(三遍)
唵 誐誐曩 三婆縛 伐日囉 斛
【觀想】「觀想屈中指處成白色嗡字,明點流出無盡供養,充滿十方剎海,
普令六道眾生,遐邇一體,高下均平,老幼貴賤強弱冤親,悉得飽滿。」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hrdaya-sūtra(一遍)】(略)
【持咒】往生咒hrdaya-sūtra dhāranī(三遍)
南無 阿彌多婆夜 哆他伽哆夜 哆地夜他 阿彌唎都婆毘
阿彌唎哆 悉耽婆毘 阿彌唎哆 毘迦蘭帝 阿彌唎哆 毘迦蘭哆
伽彌膩 伽伽那 枳多迦隸 娑婆訶
【觀想】「觀想心月輪上,有一紅色梵文赫利字,
放光普照一切眾生,遇斯光者罪障消滅,苦惱解脫。」
【持咒】普回向真言samanta-parināma dhāranī(三遍)
補充資料─二時臨齋儀
【稱念】一心迎請十方三寶諸佛菩薩羅漢聖僧護法龍天
神靈鬼祟來護道場來護道場來護道場阿彌陀佛
【禪門五家鐘板】
禪堂香案上方懸著一口鐘,鐘下掛著一塊厚木板。
按這座寺院所屬禪宗的不同宗派,其木板有不同形狀。
分為橫長方、豎長方、三角、半圓和圓形五種,稱為「五家鐘板」:
臨濟宗為橫長方形、曹洞宗為豎長方形、法眼宗為正三角形、
溈仰宗為下半圓形、雲門宗為圓形;
橫式代表 “橫遍十方”、直式代表“豎窮三際”、圓式代表“圓滿報身”。
五個宗派敲板和鐘的規矩也不一樣:
臨濟宗、曹洞宗、法眼宗每日四次,即早課後、早粥後、午齋後和晚課後,
每次的敲法是一板一鐘、二板一鐘、三板一鐘,共九下,四次共三十六下;
溈仰宗、雲門宗每日三次,即早粥後、午齋後和晚課後,
每次敲法是一板一鐘、二板二鐘、三板三鐘,共十二下,三次共三十六下。
從六祖慧能之後,一花開五葉,正法流芳,又謂
「五家鐘板,總同三十六下,若多若少,非為佛子之道也,
西來大意,正法眼藏,人天路上,佛法為尊,
祖師清規,尊重尊重,出家授戒,參學流通。」
補充資料
七、須食觀者,食須觀門:五別: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忖己德行,全缺多減,
三、防心顯過,不過三毒,四、正事良藥,取濟形苦,
五、為成道業,世報非意。
《事鈔》二四云:「《明了論》云:『餘一切文句,縱廣道應知。』
解云:『出家人受食時,或受竟,先須觀食,然後啖之。
廣如下卷對施興治中。』
續云:《毗尼母》中,鈍根比丘,總作一念;利根比丘,口口作念,
著衣者,著著作念;入房,入入作念。
不爾!食出腹中,亦如後卷。
《資持》釋云:口口、入入,非唯少時,四事通觀,不獨飲食。不爾者,
彼云:『受人信施,不如法用,放逸其心,廢修道業,入三途中,
受重苦故。若不受苦報者,食他信施,食即破腹出,衣則離身等。』
補充資料─觀空真言(淨三業真言)
• 「嗡司乏拔乏希烏達 灑爾乏達爾嘛 司乏拔乏希烏陀喊」
• 「嗡桑巴瓦 忤勿達 薩瓦達嗎 桑巴瓦 忤勿埵行」
• 「嗡娑巴瓦 蘇達 薩爾瓦打瑪 娑巴瓦蘇度 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