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云:
「又為他人種種因緣隨義解說此法華經。復能清淨持戒與柔和者而共同止。
忍辱無瞋志念堅固。常貴坐禪得諸深定。精進勇猛攝諸善法。
利根智慧善答問難。」
《般若經》云:
「以見他為福,隨喜佐助故,手得羅網相。」
《四十二章經》云:
「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
譬如一炬之火,數百千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P34~35
五悔法門─ c隨喜-3/4
隨喜,是對一切眾生的功德修隨喜,雖然自己沒有作善,也同樣有隨喜的功德。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云:
「復次,善男子!言隨喜功德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
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
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一一劫中,
捨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
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
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隨喜。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
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
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喜,無有
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可知菩薩不僅隨喜於如來難行能行之因地善行,
乃至於成佛之一切果德,亦深心讚歎;
不僅隨喜於十方世界六趣四生之所有功德,乃至小如微塵之善,悉皆隨喜。
天道: 隨喜欲界天修十善功德,隨喜色界天修十善與四禪定功德,
隨喜無色界天修十善四禪定與四空定功德
人間: 隨喜他人出家,隨喜他人修六波羅密,
隨喜他人持戒、坐禪、修智慧,隨喜他人修禮敬諸佛等普賢十大願,
隨喜他人學教、講經、依教奉行,隨喜他人持咒、念佛、參禪
阿修羅:隨喜他們曾經修布施
畜生: 隨喜如烏鴉反哺、羊子跪乳之德
鬼趣: 隨喜主命鬼王受記作佛,堅牢地神守護閻浮提眾生
地獄: 隨喜地獄眾生受苦時一念悔恨往昔造罪之心
P36
五悔法門─ c隨喜-5
《占察善惡業報經》云:
「我弟子 至心隨喜,願我及一切眾生畢竟永捨嫉妒之心,
於三世中一切剎土,所有學脩一切功德,及成就者,悉皆隨喜。」
《法華三昧寶懺》云:
「弟子 等至心隨喜,
諸佛菩薩諸功德凡夫靜亂有相善漏與無漏一切業弟子 咸隨喜。」
《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云:
「十方凡聖 一毫之善 我皆隨喜 福德能令 見者生喜 是故我喜」
P37~38
五悔法門─d回向-1/2
《大乘義章》云:「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
Why?
「回」者轉也。「向」者趣也。回轉自己所修之功德,趣向三處。
準《華嚴》,回向即是發願,圭峰謂不過三處,即眾生、佛道、真如也!
《華嚴》文極浩瀚,意多遍兼三處。
一者菩提回向,回自己之功德,而趣向於佛果菩提,所謂回因向果也;
二者眾生回向,回自己之功德,而施於一切之眾生,所謂回自向他也;
三者實際回向,回自己之功德,趣求真如實際,所謂回事向理也。
這三處回向,又須合為二種:一者「隨相」、二者「離相」,此二種義,缺一不可。
若缺於隨相之義,則墮於二乘;
以二乘人,既不知回向佛果,亦不肯回施一切眾生。
若缺於離相之義,則墮於凡夫;以凡夫無處不著相。
所以回向必須有三處,回向菩提,以完成自利之行。
回向眾生,以完成利他之行。
回向實際,以遠離二利之相,而會歸於中道理體。
迴向者能除「狹劣障」,能成廣大善法。
「狹劣障」者,凡夫執著成性,只想到卑處,想不到高處。
只見到小處,見不到大處。只解到淺處,解不到深處。
能成廣大善法者,「積集」諸善、「淨治」諸善、「長養」諸善,
雖極微少,令增廣多。又使現前諸已感果將罄盡者,終無窮盡。
P39
五悔法門─d回向-3
How?
《占察善惡業報經》云:
「我弟子 至心回向,願我所修一切功德,資益一切諸眾生等,
同趣佛智,至涅槃城,不入涅槃。」
《法華三昧寶懺》云:
「弟子 等至心回向,
三業所修一切善供養十方恆沙佛虛空法界盡未來願回此福求佛道。」
《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云:
「無始來時乃至今日盡未來際一毫之善及以懺悔勸請隨喜
皆同法界與諸眾生共成佛道」
P40
五悔法門─ e發願-1
Why?
發願雖位列五悔之終,實一切行門之始。
蓋一切行門以解門為方便,一切解門以行門為究竟。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
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
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復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
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
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
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儀軌》云:
能如說修行,利益諸眾生,攝受于有情,代眾生受苦,
勤修諸善根,不捨菩薩業,不離菩提心,法供養如是。
P41~45
五悔法門─e發願-2~6
How?
入堂問訊:一切三寶體常遍滿無所不在眾生迷惑追情逐物流轉可哀
我為眾生翻迷歸悟 禮敬三寶
第一拜:一切恭敬 弟子 願與弟子
多生現在父母師長知識檀越法俗眷屬冤親債主
乃至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各個得仗觀音菩薩普賢菩薩
身智行願威神之力清淨三業分身塵剎盡未來際
至心敬禮盡虛空徧法界微塵剎土中大覺至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讚嘆: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觀想:空中十方諸佛金身巍巍坐寶蓮臺咸放光明來照我及眾生遍滿虛空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
我此道場如帝珠十方如來影現中我身影現如來前頭面接足歸命禮
發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 親近供養諮受正法
第二拜:一切恭敬 弟子 願與弟子
多生現在父母師長知識檀越法俗眷屬冤親債主
乃至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各個得仗觀音菩薩普賢菩薩
身智行願威神之力清淨三業分身塵剎盡未來際
至心敬禮盡虛空徧法界微塵剎土中清淨圓滿十方三世一切法藏
讚嘆: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觀想:空中無量經卷放光遍滿虛空
真空法性如虛空常住法寶難思議我身影現法寶前一心如法歸命禮
發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受持讀誦如法修行及為他說
第三拜:一切恭敬 弟子 願與弟子
多生現在父母師長知識檀越法俗眷屬冤親債主
乃至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各個得仗觀音菩薩普賢菩薩
身智行願威神之力清淨三業分身塵剎盡未來際
至心敬禮盡虛空徧法界微塵剎土中慈悲喜捨十方三世一切賢聖
讚嘆:僧寶清淨不思議身披如來福田衣堪作人天功德主堅持戒行學無為
觀想:空中菩薩聲聞諸賢聖僧威儀端嚴放光遍滿虛空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
我此道場如帝珠十方菩薩影現中我身影現聖僧前頭面接足歸命禮
發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親近供養發菩提心至不退轉
問訊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密
本尊(觀音菩薩)三拜:
一切恭敬 弟子 願與弟子
多生現在父母師長知識檀越法俗眷屬冤親債主
乃至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各個得仗觀音菩薩普賢菩薩
身智行願威神之力清淨三業分身塵剎盡未來際
至心敬禮盡虛空徧法界微塵剎土中
千手千眼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本尊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讚嘆:永使蒼生離苦海常教赤子有慈心我今宿植善因緣修持觀音大悲法
觀想:頂上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坐寶蓮臺放光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
我此道場如帝珠觀音菩薩影現中我身影現菩薩前頭面接足歸命禮
發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除滅惡業重罪離諸障礙
資生眾具悉皆充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