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2

補充資料─觀空真言(淨三業真言)

    「嗡司乏拔乏希烏   爾乏爾嘛   司乏拔乏希烏喊」

    「嗡桑巴瓦   忤勿   薩瓦達嗎        桑巴瓦   忤勿行」

    「嗡娑巴瓦     蘇達   薩爾瓦打瑪      娑巴瓦蘇度      撼」

    「唵薩吧       述答   薩哩吧答哩嘛   薩吧        述怛夯」

    「唵梭巴哇     修達   薩爾哇達爾瑪   梭巴哇    修多杭木」

    「嗡瓦帕瓦   休他   瓦他    瓦帕瓦    休透汗」

      o  svabhāva  śuddha    sarva- dharma- svabhāva- śuddhoha

    《嗡!  自性清淨啊!       () 一切法自性清淨》

 

【結印】

【觀想】「從空性中生出………」

這一段的觀想,首先要唸一個咒語,就是觀空真言。

這裏的「唵 梭巴哇 修達」,是指一切的本質自然就是清淨的。

清淨什麼呢?

就是後面的「薩爾哇 達爾瑪」,也就是一切的法本是清淨的。

從這個空性當中,一切不淨的外在都已經轉變成為清淨的佛淨土。

    一切現在的外在的環境也好,我們的身體也好,全部首先轉變成為

      空性,接下來從空性當中,慢慢就要生起譬如是阿彌陀佛的淨土,

    淨土當中就有阿彌陀佛的宮殿,那宮殿當中有這個阿彌陀如來等等。

P103

朝暮 課 誦 禮 佛 儀 規

東西單對面立,聞引磬聲(●)合掌迎接施法器之行者

(轉身向上)  (問訊,畢,仍轉身對面立)

●          ●

      (鼓)                    (轉身向上)

●    ○    ●    ○    ●    ○

(第一拜)     (彎腰)      (右手著地)    (額頭著地)     (起)

      若          人          欲 (捺引磬)      了          

●    ○    ●    ○    ●    ○    ◥        ○    ●    ○

 

(第二拜)    (起)

      三          世

●    ○    ●    ○

 

(第三拜)    (彎腰)            (起)

      一          切    佛          佛 佛 佛 佛佛 佛 佛 佛

●    ○    ●    ○    ○    ●    ○ ○ ○ ○ ○ ○ ○ ○

 

(問訊)      (起)

      若          人    欲    了    知 三 世 一切 佛  佛佛 佛 佛

●    ○    ●    ○    ○    ○    ○ ○ ○ ○ ○ ○  ○ ○ ○ ○

若 人 欲 了 知 三 世 一 切 佛 佛 佛 佛   阿 彌陀  (捺大磬) 佛

○ ○ ○ ○ ○ ○ ○ ○ ○ ○ ○ ○ ○   ○ ○○   ◥     ○

                     (捺大磬) (敲木魚)

○ ◎ ○ ◎ ○ ○ ◥        ○      接香讚             

如不接香讚,則改接木魚三陣如下:

若 人 欲 了  知 三 世一 切 佛佛 佛 佛

         ◥ (捺大磬)   ◎

○ ○ ○    ○ ○ ○ ○ ○ ○ ○ ○ ○

 

若 人 欲 了  知 三 世一 切 佛佛 佛 佛

○ ○ ○    ○ ○ ○ ○ ○ ○ ○ ○ ○

 

若 人 欲 了  知 三 世一 切 佛佛 佛 佛

         ◥ (捺大磬)   ◎    ◎

○ ○ ○    ○ ○ ○ ○ ○ ○ ○ ○ ○

 

阿 彌陀  佛

○ ○○  ○ (捺大磬) ◥     (敲木魚) ○  起腔課誦

 

P118/137

朝課《韋馱讚》 / 暮課《伽藍讚》

【祝禱護法】

 韋陀、伽藍是佛教兩大護法菩薩,

  而唐道宣律師《感通錄》中,

  有南天王部下韋將軍周行東、南、西三州保護佛教的故事。

  伽藍是梵語,義為眾僧園,即僧人同修共學和生活的園地。

  據記載︰佛世有美音等十八位護法神保護伽藍;

    中國隋朝以後佛教漸有關羽皈依佛教成伽藍菩薩的傳說,

    此後護法堂或客堂開始供他們的塑像、畫像。

  二位菩薩示現護法的故事,在中國叢林中廣為流傳,

    因此僧人早課末了唱「韋陀贊」,晚課唱「伽藍贊」,

    感謝護法菩薩,護持山門寧靜,海眾安和,

    行者進而期勉自己做佛教的護法,並看好自己的道心。

P134

暮課普賢警眾偈

【普賢警眾偈】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此前四句出自《出曜經》,經中敍述佛陀因見三條大魚被驚濤浸灌,流入淺水,  

  各自爭脫厄難的情景而說。此後五句是警策行人應當奮勇前進,不可稍有鬆懈。

  人亦如是,一日過去,人命轉減,度世之道,不可不思惟勤求焉。

  二偈合併,自北宋《禪苑清規》收錄後,被叢林廣為採用。

  《六度集經》云:「人命,譬如牽牛屠市,牛遷一步,則一步近死地;

                   人得一日,猶如牛之一步,命流去矣。」

  《出曜經》云:「如何駛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遊者不還。」

  《四十二章經》云:

    「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曰對曰,數日間。佛言,子未知道。

    「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

      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

  《阿育王譬喻經》云:

    「昔有屠兒,養千頭牛,好使肥大,日殺一牛賣肉,已殺五百牛,

      餘有五百頭,方共跳騰喧戲,共相觝觸,世尊時入國,

      見牛如此,愍念顧後,語諸弟子:此牛愚癡,伴侶欲盡,方共戲喧。」

P139

暮課─小淨土文宋朝慈雲懺主遵式法師作

【小淨土文】為宋朝慈雲懺主遵式法師所作。

遵式法師字知白,俗家姓葉,浙江寧海人,

母親王氏,乞觀音而生,從小就隨母持念觀音聖號。

稍長依天台東掖山義全和尚出家,受具足戒後,初學律宗,繼學天台,弘法各處,

後住天竺寺撰寫淨土懺、金光明三昧懺儀等,

以師所撰懺儀甚多,世稱「百本懺主」。

領眾懺講不絕,德聞於朝,宋真宗乾興二年,賜號慈雲,人稱「慈雲懺主」。

明道元年間示寂,住世六十九載。

另有【大慈菩薩發願偈】,「大慈菩薩」查不到歷史,大概是修淨土宗的大德。

 

補充資料─觀空真言(淨三業真言)

    「嗡司乏拔乏希烏   爾乏爾嘛   司乏拔乏希烏喊」

    「嗡桑巴瓦   忤勿   薩瓦達嗎        桑巴瓦   忤勿行」

    「嗡娑巴瓦     蘇達   薩爾瓦打瑪      娑巴瓦蘇度      撼」

    「唵薩吧       述答   薩哩吧答哩嘛   薩吧        述怛夯」

    「唵梭巴哇     修達   薩爾哇達爾瑪   梭巴哇    修多杭木」

    「嗡瓦帕瓦   休他   瓦他    瓦帕瓦    休透汗」

      o  svabhāva  śuddha    sarva- dharma- svabhāva- śuddhoha

    《嗡!  自性清淨啊!       () 一切法自性清淨》

 

【結印】

【觀想】「從空性中生出………」

這一段的觀想,首先要唸一個咒語,就是觀空真言。

這裏的「唵 梭巴哇 修達」,是指一切的本質自然就是清淨的。

清淨什麼呢?

就是後面的「薩爾哇 達爾瑪」,也就是一切的法本是清淨的。

從這個空性當中,一切不淨的外在都已經轉變成為清淨的佛淨土。

    一切現在的外在的環境也好,我們的身體也好,全部首先轉變成為

      空性,接下來從空性當中,慢慢就要生起譬如是阿彌陀佛的淨土,

    淨土當中就有阿彌陀佛的宮殿,那宮殿當中有這個阿彌陀如來等等。

P103

朝暮 課 誦 禮 佛 儀 規

東西單對面立,聞引磬聲(●)合掌迎接施法器之行者

(轉身向上)  (問訊,畢,仍轉身對面立)

●          ●

      (鼓)                    (轉身向上)

●    ○    ●    ○    ●    ○

(第一拜)     (彎腰)      (右手著地)    (額頭著地)     (起)

      若          人          欲 (捺引磬)      了          

●    ○    ●    ○    ●    ○    ◥        ○    ●    ○

 

(第二拜)    (起)

      三          世

●    ○    ●    ○

 

(第三拜)    (彎腰)            (起)

      一          切    佛          佛 佛 佛 佛佛 佛 佛 佛

●    ○    ●    ○    ○    ●    ○ ○ ○ ○ ○ ○ ○ ○

 

(問訊)      (起)

      若          人    欲    了    知 三 世 一切 佛  佛佛 佛 佛

●    ○    ●    ○    ○    ○    ○ ○ ○ ○ ○ ○  ○ ○ ○ ○

若 人 欲 了 知 三 世 一 切 佛 佛 佛 佛   阿 彌陀  (捺大磬) 佛

○ ○ ○ ○ ○ ○ ○ ○ ○ ○ ○ ○ ○   ○ ○○   ◥     ○

                     (捺大磬) (敲木魚)

○ ◎ ○ ◎ ○ ○ ◥        ○      接香讚             

如不接香讚,則改接木魚三陣如下:

若 人 欲 了  知 三 世一 切 佛佛 佛 佛

         ◥ (捺大磬)   ◎

○ ○ ○    ○ ○ ○ ○ ○ ○ ○ ○ ○

 

若 人 欲 了  知 三 世一 切 佛佛 佛 佛

○ ○ ○    ○ ○ ○ ○ ○ ○ ○ ○ ○

 

若 人 欲 了  知 三 世一 切 佛佛 佛 佛

         ◥ (捺大磬)   ◎    ◎

○ ○ ○    ○ ○ ○ ○ ○ ○ ○ ○ ○

 

阿 彌陀  佛

○ ○○  ○ (捺大磬) ◥     (敲木魚) ○  起腔課誦

 

P118/137

朝課《韋馱讚》 / 暮課《伽藍讚》

【祝禱護法】

 韋陀、伽藍是佛教兩大護法菩薩,

  而唐道宣律師《感通錄》中,

  有南天王部下韋將軍周行東、南、西三州保護佛教的故事。

  伽藍是梵語,義為眾僧園,即僧人同修共學和生活的園地。

  據記載︰佛世有美音等十八位護法神保護伽藍;

    中國隋朝以後佛教漸有關羽皈依佛教成伽藍菩薩的傳說,

    此後護法堂或客堂開始供他們的塑像、畫像。

  二位菩薩示現護法的故事,在中國叢林中廣為流傳,

    因此僧人早課末了唱「韋陀贊」,晚課唱「伽藍贊」,

    感謝護法菩薩,護持山門寧靜,海眾安和,

    行者進而期勉自己做佛教的護法,並看好自己的道心。

P134

暮課普賢警眾偈

【普賢警眾偈】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此前四句出自《出曜經》,經中敍述佛陀因見三條大魚被驚濤浸灌,流入淺水,  

  各自爭脫厄難的情景而說。此後五句是警策行人應當奮勇前進,不可稍有鬆懈。

  人亦如是,一日過去,人命轉減,度世之道,不可不思惟勤求焉。

  二偈合併,自北宋《禪苑清規》收錄後,被叢林廣為採用。

  《六度集經》云:「人命,譬如牽牛屠市,牛遷一步,則一步近死地;

                   人得一日,猶如牛之一步,命流去矣。」

  《出曜經》云:「如何駛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遊者不還。」

  《四十二章經》云:

    「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曰對曰,數日間。佛言,子未知道。

    「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

      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

  《阿育王譬喻經》云:

    「昔有屠兒,養千頭牛,好使肥大,日殺一牛賣肉,已殺五百牛,

      餘有五百頭,方共跳騰喧戲,共相觝觸,世尊時入國,

      見牛如此,愍念顧後,語諸弟子:此牛愚癡,伴侶欲盡,方共戲喧。」

P139

暮課─小淨土文宋朝慈雲懺主遵式法師作

【小淨土文】為宋朝慈雲懺主遵式法師所作。

遵式法師字知白,俗家姓葉,浙江寧海人,

母親王氏,乞觀音而生,從小就隨母持念觀音聖號。

稍長依天台東掖山義全和尚出家,受具足戒後,初學律宗,繼學天台,弘法各處,

後住天竺寺撰寫淨土懺、金光明三昧懺儀等,

以師所撰懺儀甚多,世稱「百本懺主」。

領眾懺講不絕,德聞於朝,宋真宗乾興二年,賜號慈雲,人稱「慈雲懺主」。

明道元年間示寂,住世六十九載。

另有【大慈菩薩發願偈】,「大慈菩薩」查不到歷史,大概是修淨土宗的大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