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請品第十九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

(一)〈151〉

聞如是:

一時,佛在摩竭國道場樹下。

爾時,世尊得道未久,便生是念:我今甚深之法難曉難了,難可覺知,不可思惟,休息微妙,智者所覺知,能分別義理,習之不厭,即得歡喜。設吾與人說妙法者,人不信受,亦不奉行者,唐有其勞,則有所損。我今宜可默然,何須說法

爾時,梵天在梵天上,遙知如來所念,猶如士夫屈伸臂頃,從梵天上沒不現,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住。

爾時,梵天白世尊曰:此閻浮提必當壞敗,三界喪目。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於世,應演法寶,然今復不暢演法味,惟願如來普為眾生廣說深法!又此眾生根源易度,若不聞者,永失法眼。

「此應為法之遺子,猶如優缽蓮華、拘牟頭華、分陀利華,雖出於地,未出水上,亦未開敷。是時,彼華漸漸欲生,故未出水。或時此華以出水上,或時此華不為水所著。此眾生類亦復如是,為生、老、病、死所見逼促,諸根應熟,然不聞法而便喪者,不亦苦哉。今正是時,唯願世尊當為說法。」

爾時,世尊知梵天心中所念,又慈愍一切眾生故,說此偈曰:

  「梵天今來勸,   如來開法門;

  聞者得篤信,   分別深法要。

  猶在高山頂,   普觀眾生類;

  我今有此法,   昇堂現法眼。」

爾時,梵天便作是念:如來必為眾生說深妙法。

歡喜踊躍,不能自勝;頭面禮足已,即還天上。

爾時,梵天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以下典故摘自:《賢愚經‧卷一》

三千多年前的印度摩竭陀國,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善勝道場,圓滿無上佛果。初成道時,佛陀思惟五濁惡世眾生迷惑顛倒,難可教化,久住世間,實無益處,而欲入無餘涅槃。

當時,大梵天王知道佛陀的想法,即前往面見佛陀,恭敬禮拜、長跪合掌,勸請佛陀慈悲住世,大轉法輪。佛陀告訴大梵天王:「一切眾生皆為塵垢染污,貪著世間欲樂,蒙蔽了清明智慧。若住世說法,皆是徒勞無功,不如速入涅槃。」大梵天王聞佛所說,再次禮拜懇請:
「佛陀!現今法海已滿、法幢已立,化導眾生的時節因緣已經成熟,能夠蒙佛救度的眾生亦非常多,世尊怎能選擇入滅,令眾生錯失得度因緣呢?而且,您過去無數劫以來,發無上菩提心,為眾生廣集法藥,乃至為求一偈,捨卻自身、妻兒性命,如今為何不顧念眾生而欲自入涅槃?」

於是,大梵天王一一提起過去佛陀為眾生求法之事:佛曾為妙色王,為尋求正法令諸眾生得以解脫,自捨己妻,為毘沙門王所化現之夜叉鬼所食。又曾為虔闍尼婆梨王,欲求得微妙法寶,普利人民,以自身燃燈供養。亦為毘楞竭梨王,樂好正法,於身上斲千鐵釘,忍苦求法。又或者,為曇摩鉗太子,自身投入熾火燃燒之大火坑,以做供養,誓求大法。為爵多羅仙人,四方求法,願剝皮作紙、析骨為筆、血用和墨,書寫法偈,令一切眾生皆能讀誦修行。又為尸毘王,割捨自己的血肉,餵食饑餓的老鷹。

大梵天王讚歎佛陀過去捨身求法、利益眾生的菩薩願行,勸請佛陀因法海已滿、法幢已立、法鼓已建、法炬已照,度化眾生的時機已然成熟,請佛住世、大轉法輪。由於大梵天王的勸請,佛陀便前往波羅奈國鹿野苑中說四諦法,化導眾生。至此,佛陀、四諦法、五比丘一時俱有,佛法僧三寶終於出現於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菩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